為什麼富含鳥嘌呤的DNA序列會妨礙轉錄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人們已知許多的 DNA 序列因為能夠形成特別的結構因此影響轉錄,從而參與了基因表現量的調控甚或是基因體的穩定性。在眾多可能的序列之中,富含鳥嘌呤 (Guanine) 的 DNA 片斷因為在近年於免疫及端粒上的研究,逐漸為人所知,重要性日益增加。而在不同環境條件的測試下研究人員發現了,轉錄機制的阻撓 (transcription blockage) 很可能是由於形成了不尋常的、穩定的 RNA/DNA 混合 (hybrid)。



扣除了膠片上頂層的訊號,額外的移動的訊號(以橢圓圈出來的地方),他們認為就是轉錄阻撓的證據。

他們分別檢視了不同的序列,包含 C32, G32, G16, G12, G8, G4, G8C4G20, G20C4G8, C20T4C8, G20T4G8。在前六個弄 (lane) 的觀察,可以看出 G32 導致明顯的轉錄阻撓,而 C32,或者其它較短的 G 序列則無此現象。

或許更有趣的是7弄到10弄間 (lane 7 to lane 10) 的觀察,微幅改變原本 G32 的序列,比如以 C4 取代 (G8C4G20),以 T4 取代 (G20T4G8),或者變更順序 (G20C4G8) 都仍然有轉錄阻撓的現象。而 C20T4C8 則無此現象。


他們排除了這種自己實驗中所觀察的轉錄阻撓,是因為富含 G 的 DNA 序列形成了 G-四聯體 (G-quadruplex) 的關係,因為他們在分別擁有 K+ 與 Li+ 的環境下並沒有觀察出轉錄阻撓之強度上的差異。( G-四聯體較容易在 K+ 環境下形成)

他們的研究結果支持的一種模型是,於正在工作的 RNAP 背後,RNA 重新與模板端的 DNA 混合,形成了會阻撓轉錄的 R-loop。


然而研究人員也不排除這種序列形成 DNA 三螺旋 (triplex) 的可能性,不過他們認為該結構可能是形成在 RNAP 的前方,而非背後。然而不管如何,都有可能阻撓了轉錄的進行。(如圖)


這篇文章中的共同作者 Sergei M. Mirkin 與 Philip C. Hanawalt 皆是生命科學領域中各執一方的牛耳。前者擅長於 DNA 的重複序列與 DNA 三螺旋之研究,後者則於 1963 年發現了 DNA 的修復路徑。

難得一篇文章能夠言簡意賅,並且透過實驗清楚地勾勒出機制的模型,推薦值得一讀。


原始出處:


相關連結:








0 意見:

張貼留言

嗨,我是 Seyna。歡迎您的留言 :)

 

Categories

 

© 2010 取火之路, Design by DzigNine
In collaboration with Breaking News, Trucks, 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