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生命科學課程才算完滿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怎樣的生命科學課程才算完滿?特別是針對研究所的學生而言,面臨的難題可不少,除了資訊爆炸,系統化的教學內容趕不上研究成果累積的速度之外,現代的生物醫學研究更需要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以解決眼前的題目。而使情況更糟糕的是,調查發現傳統的系統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設計幾年來都維持不變,除了學會了使用 PowerPoint 和 Electures 。



對於此,喬恩洛爾施和大衛 G.尼科爾斯提出了一個針對研究所而設計的現代版的生命科學課程。簡單來說,就是將傳統的學科分類方式拆解,並重新依據生物的不同功能或階段,整合成新的課程內容。比如,將以前各據山頭的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發育生物學⋯拆散並重新歸納至四個新單元:基因表現、代謝、細胞命運和功能,以及連結(communication pathways)。透過各單元內從宏觀上漸進至微觀上的內容,學生會比較容易學習生命系統的運作方式,並自然地從中學習到跨領域的知識和技術。(見圖)

傳統生命科學課程的修改版

先拉回來談一談兩位作者,喬恩洛爾施 (Jon Lorsch),目前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喜歡研究的領域在於轉錄啓動的過程。就從作品紀錄看來,至少可從2002年開始,那年他所參與的關於轉錄啓動的研究刊上了 Cell ,而這份喜愛至今依舊未減,就在2011年的三月他才於 RNA 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是他找到了一個能夠降低轉錄機器辨識起始密碼子的能力的複合物。而另一位作者大衛 G.尼科爾斯 (David G. Nicholls),對於粒線體功能的研究超過四十五年並且發表超過 280 篇著作,自從在 2008 年將建立的位於巴克研究中心的生物能研究室交棒與馬丁布藍登後,剩下的時間他大多待在瑞典隆德,在歐洲各地旅遊、講課教學。或許我講的太多了,他其實就是常用的教科書《生物遺傳學》 (Biogenetics) 的作者之一。(和 Stuart Ferguson 合著)

儘管他們所提及的設計很吸引人,但也並非沒有缺點。比如,改變既有的已盤根錯結生命科學學科勢必得投入許多人力和金錢,而且他們也沒有證據支持他們所設計的課程的確能有效率地幫助學生學習,他們期望未來能有嚴謹的實驗執行他們提出的教學方式並得到良好的成績,然而他們也擔心人們不願意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說到底,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學術圈的政治角力和經費分配更是將難度推到了五顆星。不過對於身為研究生的筆者而言,倒是個很迷人的理想。你覺得呢?

※ 原始文章:
Organizing Graduate Life Sciences Education around Nodes and Connections


Cell, Volume 146, Issue 4, 506-509, 19 August 2011
doi:10.1016/j.cell.2011.08.004

1 意見:

{ bamboo } at: 2011年10月25日 上午10:21 提到...

其實沒有看得很懂。莫非是被 Current Model 影響整個腦袋僵化了??
他們提出的 New Model 中,其實跟 Current Model 差別不大?如,Gene Expression 其實就是 Molecular Biology 和 Genetics 在教的題材。要了解 Gene Expression 一定得從 DNA/RNA 結構,轉錄控制,RNA Processing 等著手。這樣不是和 Molecular Biology 沒什麼差別嗎?另外他把 Protein Synthesis 歸在 Gene Expression 底下也很奇怪...
他們提出的其他分類也都有 Scale 上的差異。如 Metabolism 本身就是偏生化, Cell fate and function 是偏細生等... @@a?

其實我覺得差別最大的還是在於這老師怎麼教。畢竟他們提出的想法是想用在研究所以上的課程,這些學生都已經需要具備不錯的生物知識,要在更專精就要一頭栽到論文堆裡面。所以重點應該是老師所選的論文和討論方式了...

張貼留言

嗨,我是 Seyna。歡迎您的留言 :)

 

Categories

 

© 2010 取火之路, Design by DzigNine
In collaboration with Breaking News, Trucks, SUV